夏日高温肆虐时,中暑并非突然来袭,身体往往会先发出 “预警信号”。及时捕捉这些先兆并做好应对,能有效避免病情加重。以下是中暑先兆的典型表现,以及对应的预防和解决建议。
一、中暑先兆:身体发出的 4 大 “求救信号”
神经系统异常
头晕昏沉,像被 “闷住” 一样思维迟缓;太阳穴或前额隐隐作痛,注意力难以集中,甚至出现短暂记忆模糊 —— 这是高温扰乱大脑血流和神经代谢的信号。
皮肤与汗液变化
皮肤发红发烫,初期大量出汗(身体本能散热),但若补水不及时,会逐渐少汗甚至无汗,说明身体散热机制已濒临 “罢工”。
循环系统波动
心跳明显加快,能感受到心脏 “砰砰” 猛跳;脉搏快而弱,部分人会出现血压先升后降的波动,这是身体为散热强行调节循环的表现。
展开剩余73%消化系统不适
强烈口渴(身体缺水的直接信号),伴随胃部发紧、恶心,甚至有呕吐感,皆因高温打乱了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。
二、预防措施:提前规避中暑风险
出行与环境调整
避开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的高温时段外出,如需出门,戴宽檐帽、穿透气浅色衣物,随身携带遮阳伞或小风扇。长时间在室内时,空调温度建议设为 26℃左右,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。
补水与饮食搭配
不渴时也要主动补水,每天喝 1.5~2 升温水或淡盐水(少量多次,每次 100~200 毫升),避免一次性猛灌。饮食多吃黄瓜、西瓜等含水丰富的蔬果,少吃辛辣、油炸食物,减少身体产热负担。
作息与活动管理
保证充足睡眠(每天 7~8 小时),让身体在夜间充分恢复调节能力。高温天减少剧烈运动,若需锻炼,选择清晨或傍晚,运动后及时更换汗湿衣物,避免吹风受凉。
三、解决方案:出现先兆症状时这样处理
立即降温
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,解开衣领和腰带,用湿毛巾擦拭额头、颈部、腋下等大血管丰富部位,或用风扇吹拂加速散热(避免直吹)。
补充电解质
若有口渴、头晕,可饮用淡盐水、运动饮料(每次少量),或喝加了少许盐的绿豆汤、酸梅汤,补充流失的水分和钠、钾等电解质。
缓解不适
头晕头痛时,可按压太阳穴或闭目休息;恶心时暂禁食,待症状缓解后再吃少量清淡流食(如小米粥);心跳过快者需静坐,避免站立以防头晕跌倒。
若采取措施后症状未缓解,反而出现体温超过 38.5℃、呕吐不止、意识模糊等情况,需立即就医,以防发展为重症中暑。
夏日防暑,关键在 “早发现、早应对”。牢记这些信号与方法,才能安稳度过高温季。
发布于:云南省配资炒股论坛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