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生活打卡季
有这样一艘舰船,命运多舛。最初,它是一艘雄心勃勃的巡洋舰,企图在海上争霸,然而它却逐渐沦为一艘驱逐舰,似乎象征着其命运的转变。这艘船拥有多个名字,在不同的时期都有过变更,原本是伊朗海军的“居鲁士”级巡洋舰,后来成为了美国海军的“基德”级驱逐舰,最后,又被台湾地区海军赋予了新的名字——“基隆”级驱逐舰。无论名号如何变化,这艘舰船的命运和历史充满了波折与挑战。
伊朗的前国王礼萨·巴列维曾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统治者,他的军事梦想也曾异常雄伟。尤其是在购买武器方面,巴列维毫不吝惜,他不仅购买了大量的F-4“鬼怪”战机,还大量采购了F-5A/B“自由战士”和F-5E/F“虎”II战机。这些购买显然彰显了他想要建立一支强大空军的雄心。
展开剩余80%在海军建设方面,巴列维的目标更加宏大。他曾设想过通过购买大量的舰船来打造一个强大的海军,特别是航母和万吨级导弹巡洋舰,以便在印度洋上建立不可撼动的海上霸权。他希望从美国购买一艘“突击者”级航母,搭配六艘导弹巡洋舰,并配备大量的驱逐舰和护卫舰。美国也看中了石油美元的潜力,爽快地答应了巴列维的要求。
1974年,伊朗与美国签署了订单,决定购买六艘基于“斯普鲁恩斯”级驱逐舰升级而来的“居鲁士”级导弹巡洋舰。这六艘舰船被分别命名为“居鲁士”、“大流士”、“阿尔达希尔”、“那迪尔”、“沙普尔”和“阿努希尔万”,这些名字源自古代波斯帝国的伟大君王。居鲁士大帝是波斯帝国的奠基者,大流士则是波斯帝国最盛大的时期的领导者,而阿尔达希尔、沙普尔、那迪尔和阿努希尔万分别是萨珊帝国的开国皇帝、波斯帝国的扩张者和伊朗的英雄人物。
然而,命运对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并不友好。由于当时英格尔斯造船厂为美国海军忙于建造“斯普鲁恩斯”级驱逐舰,伊朗的订单被迫推迟。直到1977年,英格尔斯造船厂才有足够的产能来开始建造这些舰船。然而,通货膨胀的压力使得原本可以建造六艘的资金仅够造四艘,最终“阿尔达希尔”和“沙普尔”这两艘舰船被取消。
1978年3月,伊朗和英格尔斯造船厂正式签署了四艘“居鲁士”级导弹巡洋舰的建造合同,并为这些舰船分配了美国海军的临时编号。然而,伊朗的梦想并未实现。随着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的爆发,巴列维的海军计划彻底破产。尽管新政府仍试图继续建造这些舰船,但由于财政困难和政治局势的变化,这些舰船最终并未交付伊朗海军。
四艘未完工的舰船并未被浪费,而是经过美国的接管,改名为“基德”级驱逐舰,并在“居鲁士”级的基础上,调整为驱逐舰。最终,这些舰船分别被命名为“基德”、“卡拉汉”、“斯科特”和“钱德勒”,并分别于1979年和1980年完成建造,加入美国海军。
“基德”级驱逐舰被称为“死灵海军少将”级,因为每艘舰船都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海军少将的名字命名。值得注意的是,“基德”级与“斯普鲁恩斯”级驱逐舰非常相似,唯一区别在于“基德”级更侧重防空,而“斯普鲁恩斯”级则更侧重反潜。虽然这两种舰船的尺寸和动力系统相似,但“基德”级的满载排水量明显大于“斯普鲁恩斯”级,这可能与其更强大的武器配置和更大的舰载设备有关。
这些舰船虽然最终没有为伊朗海军所用,但在1980年代,它们开始为美国海军服务,参与多项军事行动。此后,四艘“基德”级舰船退役并转售给台湾,重新命名为“基隆”、“苏澳”、“左营”和“马公”。尽管经过翻修,这些舰船的性能依然不容忽视,台湾海军曾经依赖它们作为主力战舰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曾经的“战舰之星”逐渐老化,最终进入了“奔五”的年纪。
这些舰船的故事也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现实:海军舰艇作为一种长期投资,往往经历着命运的波动。从伊朗的海军梦想,到美国的接管,再到台湾的接收,它们的历史是一段充满变迁的航程。如今,在解放军海军不断壮大的背景下,这些舰船依然在海域中游弋,虽然它们的命运或许已经注定,但它们曾经的辉煌,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浪潮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炒股论坛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